7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内蒙古科技大学承办的2025年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成功举办。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教育评估分会理事长江河,内蒙古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武秀珍,校党委书记呼和出席会议并致辞。副校长李卫平代表学校做典型经验分享。

武秀珍在致辞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将教学评估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深入实施高等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面临挑战。希望与会专家深入研讨,将先进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为探索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途径、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提供宝贵指导。

呼和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扎根北疆近70年的发展历程、工科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以及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特别是作为自治区试点高校完成2023年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深入贯彻OBE理念构建闭环质量保障体系的成效。希望与各相关单位加强沟通交流,在特色学科质量保障、成果转化路径、质量文化培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之路。

江河在讲话时指出,评估中心正探索构建高等教育分类评价体系,以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引导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重点包括实施多元协同分类评价、打造聚焦贡献与质量的价值导向、开展重大教育政策实施成效评价等。下半年将开展国家必争领域紧缺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应用型高校贡献度与专业结构适配度评价、AI赋能教育评价平台搭建等工作。希望与会高校和教育厅领导积极参与,共同打造高等教育质量共同体,提升院校评估质量。

盛敏在报告中从新时代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战略意义与定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路径与推进举措等三方面深入阐述。指出内部质量保障是高校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转换器”、自身改革的“稳定器”、现代大学治理的“标配”,但当前存在对国家战略响应度不足、灵敏度不够、实质有效性打折、二级学院质保薄弱、数字化水平滞后等问题,提出需构建“12345”体系框架,通过专题研修、实践指南编制、诊断咨询服务、案例选树等举措,推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立起来、强起来。

李志义《如何构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赵宪忠《校院两级质量保障协同机制》

杜瑞军《国内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分析》

陈敏《高校二级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应用》

丛玉豪《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生态建设的思考》

朱林生《应用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典型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周磊

中南大学何军

中国人民大学冯仕政

内蒙古科技大学李卫平
本次研修班聚焦“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题,设置专题报告、典型经验分享等环节,李志义、朱林生等10位相关领域专家围绕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理念与模式、先进做法案例等内容作高质量报告,为推动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评估改革,支撑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建言献策。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