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内蒙古)——绿色冶金与智能制造分会场会议隆重召开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03     点击数量:

8月2日,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内蒙古)——绿色冶金与智能制造分会场会议在包头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内蒙古科技大学主办,汇聚了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会议聚焦“绿色冶金与智能制造”主题,旨在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服务区域及国家发展战略。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永丽、内蒙古科技大学校长韩永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颜世志、北京科技大学朱荣教授、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雷丙旺、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俊峰、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技术大学尤里·马尔季斯亚诺夫,蒙古国立大学巴图苏仁以及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嘉宾出席了活动。

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鹿城实验室主任张新房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围绕绿色冶金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趋势发表了见解。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长韩永全表示,学校扎根包头这片沃土,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两件大事”,依托稀土、冶金、材料等优势学科,积极拓展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网络与国际合作平台。

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技术大学代表尤里·马尔季斯亚诺夫在致辞中强调了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共同挑战、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并对新启动的中国-白俄罗斯高端装备先进涂层技术与再制造联合实验室表示祝贺,期待未来深化合作。

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俊峰从产业实践出发,指出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根基在于绿色冶金,腾飞引擎在于智能制造,企业将秉持开放态度,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落地。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雷丙旺则聚焦重型装备制造业转型的紧迫性,呼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界紧密携手,在核心共性技术攻关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形成强大合力。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永丽介绍了包头市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绿色冶金与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导向与发展规划,承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吸引各方投资与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颜世志指出,本次会议是提升自治区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实践,将持续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化合作,优化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开幕式上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合作成果。内蒙古科技大学与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旨在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加强科研协同创新。

开幕式上完成了学校15个产学研用合作项目的签约,项目金额达9384万元人民币,内容主要涉及绿色冶金工艺优化、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新材料应用等关键领域,体现了各方推动技术落地的决心。

中国-白俄罗斯高端装备先进涂层技术与再制造联合实验室

中国-蒙古国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联合实验室

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白俄罗斯高端装备先进涂层技术与再制造联合实验室和中国-蒙古国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这两个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和生态环境领域深化科技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开幕式后进行了主旨报告环节。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雷丙旺深入剖析了《大型热挤压装备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挑战,展示了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尖端突破。

北京科技大学朱荣教授系统阐释了《低碳钢铁流程及关键炼钢技术》,为钢铁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图。

安徽工业大学柳东明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纳米多孔金属及其衍生物在制储氢中应用的研究》上的最新突破,揭示了新材料在清洁能源存储领域的巨大潜力。

中国矿业大学张博教授则聚焦区域资源禀赋,介绍了《西部低品质煤清洁加工提质研究进展》,为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创新思路。这些报告紧扣会议核心议题,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视野和技术动态。

在接下来的会期里,与会者将围绕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绿色智能冶金理论及技术、低碳智能开采、清洁高效加工与全过程环境协同等四个分论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探索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内蒙古)——绿色冶金与智能制造分会场会议的盛大开幕,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务实合作的崭新起点。从凝聚共识、描绘蓝图的战略研讨,到落地生根、开启新篇的重磅签约与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启动,再到启迪智慧、引领方向的主题报告,会议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国际协同创新的坚定决心与强大活力。汇聚于此的智慧火花与合作成果,必将有力加速绿色冶金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型升级,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践行“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与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