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包头日报: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发布日期:2019-03-11   点击量:

春节期间,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系系主任赫文秀仍旧经常打开电脑,关注往国外期刊投稿的情况,“虽然学校还没有开学,但从初八开始我就要工作了。现在我还有2项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间从来就不等人,我只能抓紧时间做好眼前的事业。”赫文秀笑着说。

“没有来日方长,只有时光匆匆。”这是赫文秀微信个人签名里的一句话,也是她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个看似秀气文静的中年女子,将自己生命中最黄金的十年投身于“高容量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上,在其他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改变了我国高品质电池材料从无到有的格局,使国内生产的镍氢动力电池打破了长期国外进口的局面,真正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据介绍,在镍氢动力电池中,正极容量决定电池容量。过去国产的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技术缺陷是一次颗粒的微晶结构参数无法控制,形貌、密度等颗粒特性的再现性无法解决,与镍氢动力电池的要求相距甚远。而由赫文秀等人自主研发的“管道式合成”绿色新工艺和“梯度共晶包覆”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从2008年起,这一技术先后许可转让给了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金川集团镍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用来生产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这些企业每年新增产值6-7亿元。这些产品再供给内蒙古稀奥科等动力电池企业,最终销往本田、丰田、福特等汽车生产企业。

这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运用这一技术形成1.2万吨生产线,十年累计创造产值48亿元,近三年新增利润8800万元,公司生产的球镍正极材料在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占有率达70%,并出口日本。

十年磨一剑。2017年,由赫文秀等人自主研发的“高容量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做一项科技成果不容易,更难的是将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赫教授说,一项成果的背后,凝聚着众多科技人员的心血,而这项技术就是由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同研发,并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完成中间放大试验的。

时光如电,从赫文秀2000年硕士毕业到内蒙古科技大学任教已过去18年,如今的她是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系系主任,学院教学工作也成为她关注的重点。刚刚过去的一年,她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不仅发表了12篇科研论文,也带领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向前跨越了一步。

她告诉记者,2018年1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接受了专家入校现场考察,“如果我们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我们这个专业将是内蒙古首个通过认证的,我们将有能力培养出更多有用的科技人才。”赫文秀兴奋地说。

又是一年春来到,对赫文秀而言,春节一过,意味着新一年的忙碌又开始了。忙碌并幸福着,对她来说,这又将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新闻链接:

http://customupload.baotounews.com/nepaper/btrb/html/2019-02/13/content_121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