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科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科大  >  正文

创新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李宝山团队用高科技改变牧民放牧方式

来源:创新内蒙古     发布时间:2019-11-04     点击数量:

牧民钢照日格在家中用手机打开智慧牧场APP,看到自家的牛到了饮水槽边,他轻点手机,饮水槽开关自动打开,水汩汩流出……几公里外的牛开始畅快地饮水。这一幕发生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智慧牧场的指挥养殖示范区,像钢照日格一样,目前已有557户牧民通过手机就能对草场及自家的羊群进行实时监控。苏尼特左旗的牧民迈入了手机放牧时代!

 

 

呼伦贝尔市智慧牧场现场交流会

“用手机放牧,还不耽误干其他的活,现在一个人挣两份钱。”钢照日格竖起大拇指,不停夸赞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宝山团队。李宝山团队是由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内蒙古智牧溯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团队,该团队实施完成的草原畜牧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改变了牧民的放牧方式,把人彻底从草场解放出来。李宝山有时也会打开手机,了解一下千里之外的草原智慧牧场“放牧”情况。“智慧牧场让牧民改变了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李宝山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场APP说,智能饮水、跟踪定位、全景视频、气象监测、智能圈舍、自动大门、养殖档案、病情诊断等功能在手机上就可以实时操控。李宝山介绍,牧民可以通过使用手机上的APP对智慧农场的远程自动饮水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再也不用跑很远的路去给牛羊放水,还可以实时定位自家羊群的位置。通过草场视频监控,牧民无论走在哪里,只要使用手机APP,就可以实时掌握草场及畜群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牧民的养殖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了牧民的生产收入。

李宝山(右二)在锡林郭勒盟智慧牧场养殖示范区

近几年来,李宝山团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建了3个养殖示范区,信息化改造了5个屠宰加工厂,为90余万只羊佩戴了电子耳标,并建立了电子档案。仅在苏尼特左旗,累计耳标羊出栏15.4万只,为牧民增收782万元。

李宝山与团队

2018年以来,李宝山团队依托“草原畜牧业溯源大数据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践行“互联网+现代牧业”战略,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示范区牧场实施进一步技术升级,为推进畜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融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李宝山介绍:“团队将LoRa、NB-IOT为代表的窄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研发低功耗牲畜可穿戴设备,包括基于LoRa和NB-IOT的新一代牲畜定位跟踪设备、牲畜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并应用于示范智慧牧场,还通过研发无人机放牧与监管系统,以畜群佩戴定位器回传的经纬度为依据,用无人机路径规划实现牧民随时随地查看畜群活动状态,降低劳动生产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草场利用效率。”

李宝山与团队

李宝山介绍,将计算机视觉数据与牲畜生命体征数据相融合,通过个体身份识别、体征检测、体况评估、行为分析实现精准养殖,提高生产效益。基于全流程大数据采集,完成苏尼特羊溯源大数据深度分析与挖掘的研究与示范,为政府提供协同监管与决策分析服务,为牧户提供科学放牧精准生产服务。多年来,李宝山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多次深入苏木嘎查与牧民促膝谈心,了解生产生活需求,为牧民养殖生产和屠宰加工企业提供技术保障,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增加牧民收入和保护草原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GOqX4dJ0ssf37VKu77BIw

同期包头日报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新闻链接:http://customupload.baotounews.com/nepaper/btrb/html/2019-11/11/content_142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