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黄河“几字弯”发展研究基地、内蒙古经济学会、内蒙古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四届黄河“几字弯”发展研究基地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以“黄河‘几字弯’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大计。

会议现场
副校长李卫平教授致辞,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副校长李卫平致开幕辞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嘉嘉和黄河“几字弯”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魏曙光主持。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嘉嘉主持主旨报告

魏曙光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李曦辉教授、宁夏党校王琼教授、南开大学白雪洁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紫琼教授、云南大学王克岭教授、内蒙古财经大学张建斌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李国政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边璐教授等八位专家学者,围绕黄河“几字弯”人文经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与AI伦理、国家文化公园管理、绿色金融、低空经济、气候风险与企业绿色转型等前沿议题作主旨报告并展开深入交流。

李曦辉教授作报告
李曦辉教授作题为“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中国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和超越”的报告,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构成了与西方文化根本差异的基础,并由此支撑起独特的“中国人文经济学”。

王琼教授作报告
王琼教授在题为“黄河‘几字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宁夏为例”的报告中,以宁夏为具体案例,阐述了黄河“几字弯”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她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强化区域文化认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作用,并探讨了实现其可持续价值活化的路径。

白雪洁教授作报告
白雪洁教授作题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需求与实践路径”的报告,针对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存在显著“断链”问题,提出了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张紫琼教授作报告
张紫琼教授在题为“数智商务环境下的AI意识与伦理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在数智商务环境中,AI系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潜藏着公平性缺失、算法偏见、隐私侵犯与决策“黑箱”等严峻伦理风险,她强调,必须构建以公平、透明、可问责与人本控制为核心的AI伦理治理框架,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于“善”的商业与社会价值。

王克岭教授作报告
王克岭教授在题为“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内在逻辑探讨——基于‘本-知-法-值’分析框架”的报告中,创新性地构建了“本-知-法-值”四维分析框架,系统阐释了国家文化公园的管理内在逻辑,旨在为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建设与系统性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张建斌教授作报告
张建斌教授作题为“绿色金融赋能水权交易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的报告,他针对水权交易面临市场不活跃、融资渠道狭窄等核心问题,提出通过发展水权质押、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工具,激活水权的金融属性,从而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交易活力,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李国政教授作报告
李国政教授作题为“发展低空经济,打造黄河文旅发展新引擎”的报告,指出通过打造立体化的旅游体验和多元融合业态,有效激活消费新需求,重塑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发展格局,为黄河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驱动引擎。

边璐教授作报告
边璐教授所作题为“气候风险冲击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演进——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的报告,揭示了气候风险通过驱动环境规制、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管绿色认知等机制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提升,为企业制定绿色战略与政府完善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本次研讨会紧扣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从多学科、多维度探讨了黄河“几字弯”区域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的路径与机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技与文化、生态与经济的协同,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
未来,黄河“几字弯”发展研究基地将继续发挥智库平台作用,深化区域重大问题研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