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表彰大会暨2026年大学生科创工作启动会。校党委书记呼和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李卫平主持。

表彰大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回顾学校2025年大学生科创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以“全程贯通、专创融合、产教协同”育人体系为引领,实施“科炬青苗计划”,立项资助校级科创项目312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5项、自治区级45项,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创年会。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斩获金奖1项(全区唯一)、银奖3项、铜奖5项,在其他各类重点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40项、省级奖项545项,所获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星宣读获奖名单,大会对7个“优秀组织奖”单位、4个“最佳组织奖”单位、40名“自治区级优秀指导教师”及国家级获奖项目团队进行表彰。呼和、李卫平等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






展示环节中,2025年金奖项目代表本科生创意组《稀金陶瓷—率先实现高温合成稀土金属陶瓷材料产业化》项目路演人张倩倩进行路演展示;项目负责人李岩、指导教师程军分别分享备赛、参赛心得。



李卫平宣布2026年大学生科创工作正式启动并发言。他说,2026年作为学校“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与建校70周年关键节点,需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姿态深化大学生科创工作;“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科研资源向教学转化,让创新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特邀专家作《双创项目选题要点、备赛材料与夺金方向》专题报告,从选题逻辑、材料打磨、赛道策略等维度分享实战经验,强调“项目要扎根国家战略,聚焦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实现‘赛场’与‘市场’的无缝衔接”。

李卫平在总结讲话中明确了2026年工作目标:各学院要强化组织,深挖资源,强化校企协同,推动课题组资源与学生项目深度对接;教师要深度指导,聚焦并深耕前沿领域,引导学生将理论创新转化为产业解决方案;参赛项目团队,要扎根实践,锤炼本领,立足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国家需求,锤炼“敢闯会创”核心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营造浓厚的氛围和成长的沃土。
本次会议既是对过往成绩的全面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学校将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学生搭建“从创意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平台,助力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发展中贡献“内科大力量”。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