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科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科大  >  正文

包头日报:《崔宝璐访谈录》读后

来源:包头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07     点击数量:

不久前,一个消息在内蒙古科技大学老教工中间传开:崔宝璐去世了!人们都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纷纷在群里发帖寄托哀思,怀念这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老领导。

崔宝璐是原包头钢铁学院院长,后来在冶金部人事教育司司长岗位上退休。他在包头钢铁学院工作了30年。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史,必然要写到崔宝璐。人们说,崔宝璐手上干成三件大事:首先是恢复大学建制;再是出资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师资骨干,三是为科大新校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8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曾派人到北京采访已经退休的崔宝璐,留下一份访谈录。现如今重新翻看访谈录,不禁掩卷长思,以拙笔摘录部分内容,一个博闻强记、聪明过人、人称“电脑”的领导干部跃然纸上。

□一子

今天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在自治区赫赫有名,有的专业曾在全国排名第四位。1978年以前,在包头市的3所大学里,包头医学院是本科,包头师范学院是专科,包头钢铁学院1958年至1964年是本科,后来被调整为中专。现在包头钢铁学院是内蒙古科技大学(三所院校中)的领头羊,校园面积1000多亩,每年在校生2.5万人,还培养了包头第一批博士毕业生,是包头市高校里真正的“老大”。依笔者所见,包头钢院抓住了很多机会,因为崔宝璐的“手”伸得太长了。

办学办大学办有质量的大学

崔宝璐说,“包头钢铁学院最早是大学建制,后来成为中专了。1972年,中央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工农兵学员。当时军管还在,但是学校领导周启明、王振华都“解放”了。我找他们二位,说我们也应当招收工农兵学员,他们一致同意,就让我去跑。跑呼市,跑北京……终于跑成了。”

国家批复之后,学校就开始招生了。1974年第一批学生临毕业时,有学生提出:中专办大学,发的证书能有效吗?也有的要求转到内蒙古工学院去,由内蒙古工学院给发证书。当时内蒙古文办副主任于北辰来学校,给学生讲话说:“发的证书一律有效,内蒙古文办做保证。”

老职工都见证了学校由一所中等专科学校变身为大学、培养中专生——大专生——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草鸡变凤凰的整个蜕变过程。

崔宝璐回忆,当时学校培养了几年工农兵大学生,这一点对1978年恢复建制、开始本科招生,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十分重要。“1978年,那时候我们不叫‘新办院校’,而叫‘恢复建制’,用词非常有水平。要说你新办,这个批准程序就复杂了;如果是恢复,就是我原来是大学,现在是恢复。但是其实不简单,我们的校舍、设备、师资、管理办法、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要全面改进。”

1978年,学校恢复大学建制,马根宏正是在那一年参加高考,考上包头钢院金属矿床开采专业本科。“我们是学校恢复大学建制后的第一批本科大学生,当时学校一共有3个班,建筑、采矿、机电三个专业各一个班。”马根宏回忆,大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机会的珍惜凝成了“拼命学习”四个字。

崔宝璐说,学校是升格本科了,可是我们不能有皮无囊。本科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应急可以,长远不行,这需要研究生——可是研究生那时珍贵得如凤毛麟角。校领导决定,对成功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本校老师由学校出资培养,带薪读研。有的老师说,应该由他们自己出钱。崔宝璐却认为,投资研究生就是投资学校的未来。马根宏同班8名留校的同学,就是这样读完研究生的。崔宝璐说,恢复大学建制之后,我们深深感到,人才的匮乏,外地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很难来到位于西部的包头市。我们就采取学校出资,送本校年轻教师考外地大学研究生委培的办法,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除了为委培研究生出学费之外,还让他们带薪上学!我们在那个时候,还将贺有多、李含善、安胜利等人送到国外大学学习,读博。最后,他们几人都先后当了包头钢铁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校长(院长)。在那个钱很值钱的年代,学校拿出的这笔钱高达200万元。这些委培生大部分后来返校,成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后来的顶梁柱。

对一所大学来说,自己招收研究生无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崔宝璐回忆说:“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在学校时就已经开始申请,我离开包头后,才获得冶金部批准的。”

据崔宝璐回忆,1989年时,冶金部有8所本科院校,其中6所大学已经有了硕士授予权,只剩马鞍山钢院和包头钢院两所学校争1个当年的名额。已经身为冶金部人事教育司司长的崔宝璐在评定时回避了。最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向冶金部发文,说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钢铁工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最终包头钢铁学院的采矿、冶金两个专业获得了硕士授予权,使学校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科也由工科类向综合方向拓展。1987年前,学校已经开设了诸如文秘等专业,1987年社科类专业正式开始全国统招,这在当时的冶金部属高校中实属罕见,包头钢铁学院也逐渐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的、真正的多科性大学。

1992年,包头钢铁学院开始自主招生硕士研究生。201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其冶金工程、矿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正式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到目前拥有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已经有两届4个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2020年7月,即将迎来第三批博士研究生毕业。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包头钢院曾经做过“万人大学”之梦,曾经在钢铁大街东段、南侧建设万人大学的校园,教学主楼已经建设到二层……随着国家基建下马,成为烂尾楼。九十年代之后,万人大学旧梦重温,四千人、五千人地不断扩招,专业不断增加,现在的内蒙古科技大学每年招收新生6000多人。

原来的包头钢铁学院以西隔着学府道,是包头广播电台的院子和一片商业职工住宅区,其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划给包头钢院的地方,“文革”中,被占变成了这个样子。学校发展了,钢院想把这地方收回来,市里说,市里问题不大,可是有179户居民要搬迁,每户1万元,也得179万元——学校拿不出。于是,钢院先给冶金部打报告,要在阿尔丁大街以西的地方(原来的包头钢院农场),建起现在的教学主楼。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巴音说,包钢是包头市的“大地主”,有那么多的地,你们又是一个部的,不要白不要。这样钢院向包钢打报告,包钢领导先拨了170亩土地,又用旧校址置换了一部分土地,在包头市政府的支持下,有了新校区的500多亩土地。1996年以后,学校又向西征地260多亩,最终形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阿尔丁以西(不含阿尔丁大街以东煤校土地)近800亩的今天西校园的面积。再加上原煤校的东校园,现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总面积达1000多亩。

崔宝璐说,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内蒙古高校中是最早扩建“占地为王”的,如果还局限于原来的包头钢院旧址,那还叫个大学吗?

1986年,包头钢院领导就开始新校区建设行动,比全国各高校大规模合并、扩招、迁校整整早了8年!当别的学校谋划时,包头钢院已经于1994年开始大搬迁;全国许多高校开始谋划征地、兴建新校舍时,内蒙古科技大学已经开始做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工作。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园里面在不断建设,2019年,新建的逸夫楼东侧部分建筑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竣工投入使用。2020年6月,第二实验楼北延伸部分正在施工;自治区高校第一座足球培训基地大楼也即将动工……

2006年,内蒙古科技大学五十年校庆,负责接待的院办主任对前来与会的崔宝璐说,全国别的高校都是扩招之后开始新校址建设。崔宝璐颇为得意地说,“别人都看到了,你才看到,那还算领导吗?

管人管好人大人孩子都管

崔宝璐曾谈到,包头钢铁学院要落实知识分子工作,“五子登科”,第一个帽子,这是职称;第二个位子,这是行政职务;第三个房子,解决住房问题,那时候住房太紧张了;第四个票子,尽可能的要想办法提高知识分子待遇;第五个孩子,要解决子女问题。“包头钢院有高工,高工也是我们的特色,当时别的学校没有,教师评高工很少很少,只有我们特别多——实际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级职称太少的问题。”

1979年知识青年开始大返城,一般由家长所在单位安排接班就业,而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子女很难接班。崔宝璐想到的办法首先是,“在高等学校考试中,凡是上了考试录取线的子弟,我们负责招生老师的就有责任把所有我们的子弟都协助他们录取,考上区外学校的都把他们推荐出去,考进区内学校不愿进包头钢院的,推荐进内蒙古的其他学校。第二是招工,我们找冶金行业在包头当时招工的包钢、二冶、铝厂这三家企业(谁让大家都归冶金部管)。崔宝璐对当时包钢管劳资的副经理关绍臣说,“你就把我当你的一个二级单位,因为我们只有400多职工啊,还不如包钢一个大的二级单位。”崔宝璐又找到当时二冶经理李富林,李富林说,“我们这苦啊,外地施工,尽是力气活,你们那娇生惯养的孩子行吗?”崔宝璐说,只要有工作,你给他们发工资,一训练他,他肯定能干。所以当时包钢为主,二冶、包头铝厂都由着包头钢院子女挑,因为铝厂太远,孩子有的不愿去,但是最后也有几个去了铝厂。“职工宝起翔的孩子就业有三个经过我手,其中的一个去了包钢电修厂电信车间”(这个孩子宝力后来做到包钢电信公司经理)。崔宝璐用汽车拉着宝起翔,跑包钢劳资处,电修厂。到一个地方,崔宝璐说话,宝起翔在一边看……这次以后宝起翔知道了,解决一个子弟这么困难,回来他就为校领导宣传,大家别挑厂子了。包头钢院解决子女就业还有一个办法,办夜大学,考上的子女跟全日制的白班一样听课,毕业时发夜大证书,如果有条件就分配。第三个办法是办中专班技工班,你大学没有考上,我就办个中专班,就是招子弟,包钢有关系的子弟你愿意过来念也行,招了技工班中专班,这等于是有技术有学历了,毕业有文凭了,再给包钢、二冶、设计院推荐,这样走了一些,其中典型的就是季炎老师的儿子季雄飞。季炎是个教授,教数学的,他儿子季雄飞后来成了高级技师,享受副教授待遇。

有一次冶金部来学校检查工作时,有人告状说弄什么中专班、大专班、考夜大、读白班,乱招生,乱就业,没制度。崔宝璐跟检查团说了实际情况,“招干部班没通过冶金部,但是有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厅跟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人事厅的文件”。冶金部的人说:“老崔你不懂啊,这不符合规定啊,这得省一级,部一级得发文才行,这,随便底下一个厅局发文你就执行。”崔宝璐说:“这不是令箭吗,有令箭就是政府,我就办了;少数民族地区这么困难……如果你们在这你们也会办的。”冶金部的同志只好说,“崔宝璐,你这事做得太特殊了,但是不能推广。”这个干部班的学生中后来出了包钢的副书记周茂森、包头市政协副主席杨家祥等一批各级领导干部。

自从冶金部成立以来,由冶金部拨款建的招待所只有一个——西安冶院的冶院宾馆。1986年包头钢院30年校庆,崔宝璐考虑,如果来宾去包头市宾馆住,花钱太多,建一个宾馆,可能很快收回成本。因此决定,建一个培训楼,竟然由此创造了冶金部的第一——事业单位贷款,当时是不允许的;贷款盖楼堂馆所,更不允许。时任冶金部教育司司长王祖成、副司长李文建当时说,“我们没开过这个先例”。崔宝璐说,我只是让你知道有这么回事,借款还款,也不需要你批准,不需要你盖章,你也不承担责任。二位司长说,“全国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学校去跟银行贷款,你将来拿什么还?”崔宝璐说,“我建个培训中心,三年的收入我就把它还回去了,楼就是我的,没问题。”最后包头钢院跟建行包钢办事处达成协议,贷款八十万元,建成培训楼。由学院建筑专业老师陶绶章、张连彪设计,节约了费用,三年时还上了贷款,落下一座楼。

1984年,冶金部部长戚元靖到包头钢院视察,由崔宝璐陪同到刚交工不久的图书馆视察,当时五月份天刚热,进到图书馆阅览室就觉得气味不对。戚元靖部长问,这学生是不是不洗澡呀?崔宝璐脑子一转马上说,洗澡的条件很差,得排队,不能天天洗,洗澡堂太小,得轮着开,这个星期开两天,下个星期再开。部长问,修一个澡堂子要多少钱?旁边人说,那还不得五六十万元。戚元靖一回头说,回去给包头钢院五十万元,让他们修新澡堂。部长说完了,第二天回北京去了;第三天崔宝璐就把包头钢院的公章、公文红色抬头纸交给财务负责人崔广仁,带着崔广仁到北京“跑部前进”。在北京冶金部,原有的文件要修改,包头钢院的人个把小时就改完,盖好公章。冶金部的同志说,“哎呀,没见过带着公章,带着公文纸到我这儿要钱的。”最终,一座崭新的大澡堂建好了,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生活条件。

人们说,崔宝璐逮着个缝就钻。

崔宝璐访谈中,动情地说到许多普通工人。“如果有一天不供暖,把学生都冻病了,你怎么弄啊(用现在的话是维稳)。而且当时我们东院一套锅炉系统,西院一套锅炉系统。各是各的,又不连的”。“我们的锅炉房就是靠三个老工人维护着:王秀云吃苦耐劳。孙全平是技术比较好。孙全平在抗战时期就烧锅炉,他对锅炉的名词都说得是日语。老金头有股蛮劲儿,但是耳朵聋,比较倔。每年锅炉停了以后,检修锅炉,管子锈蚀,又没钱全部焊,都是看见哪儿漏焊哪。我们自己检修管道,花钱不多,很实惠。所以我对锅炉房是特别地关心,特别地担心。一到冬季,每个星期都去锅炉房转一次。每次都是安慰师傅,感谢他们,问问有什么问题,对王秀云曾经评过包头市模范,对老金头、孙师傅,他们的女儿、儿子就业的事我们都给出了解决。在后勤系统,我们有这么多的老工人,这么多的好工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儿。当领导的,你真是应当关心人家,能办的事儿要替他们办。

工人里面,我再说两个。食堂很重要,因为一顿吃不好,学生就有反应。一个韩少雨,她是回族,几十个回族学生就她一个炊事员。韩少雨把回族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提过意见,说伙食不好,或者说不干净不卫生,在这里吃过饭的一届又一届回族同学都说她好。第二个,我要说赵秀英。赵秀英是内蒙古萨拉齐人,很早丈夫就去世了,她一个人拉扯大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凭的就是她的工资。她在食堂里负责拌凉菜,赵秀英拌的凉菜干净卫生,味好,特别是困难的学生,钱不多,买不起肉就吃凉菜,而且吃不坏。赵秀英很值得人尊敬。我这个当院长的,当时也真的像个当家长的,食堂里炊事员谁什么脾气,怎么回事儿?闹什么矛盾,谁家条件比较好一点,谁家有什么困难,都去看一看。你看一看,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起码他会好好工作的。

一个把普通工人当亲人的领导,怎么能够不得到普通工人的爱戴和怀念?

曾有一个新生的来信引起崔宝璐的兴趣,因为信中的文字如同钢笔书法一般,等到新生入校写板报时,崔宝璐从这里路过,看一眼板报就说,你是某某某。我已经从信中认识你了。人们说,崔宝璐有见人过目不忘的本领,见过人一面,下次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他看了笔迹就能认出是谁写的。

崔宝璐对包头钢院职工家家门清,访谈录中无意间说出,“宝起翔的儿子宝三是调皮蛋,过年和设计院的孩子用二踢脚打炮仗”;“崔广仁的儿子崔恩是好孩子,他大哥外号‘小淘气’,他就是一个‘大淘气’,但是崔恩踢足球有两下子。”——其实那是对孩子们十几岁时候的印象,这些孩子现在已经五六十岁了。比如,崔恩从内蒙古师大体育系足球专业毕业后,分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任教,是一名不错的体育老师,目前已经是教授。

崔宝璐曾说,我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工作了三十年,没有辜负时代,是我一生最大的骄傲。

之后,崔宝璐调任冶金部教育人事司司长。在这个岗位上,崔宝璐在沈阳、武汉、青岛等地,调整、合并了一批当地学校,其中有的专科学校升格,合并到本科院校之中……时间也远远早于全国大学大调整、扩招、升格。崔宝璐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让冶金部教育系统的各个高校领导刮目相看,他的工作得到全面认可和赞赏。退休以后,崔宝璐任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冶金系统各个高校领导有什么疑难棘手问题,都愿意找崔宝璐,听听这个“鬼点子”极多的老崔的意见。

可是,在这一切的后面,有的却是——一个男人中年时,因为“文革”婚姻巨变,生死阴阳阻隔;老年时,白发人送走去世的黑发长子……但是老崔都默默地将苦难自己吞下了,又默默地将自己的事业——在包头钢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众多群里的留言中,笔者随意录下几条:

惊悉崔院长病逝,万分悲痛。崔院长的远见卓识,对人才的爱惜和对职工的关爱,为钢院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崔院长一路走好,我们尊敬和崇爱您,永远永远深深怀念您。——永淦

老院长为钢院的发展呕心沥血,我们永远怀念您。崔院长一路走好。——好茶

他和钢院渊源深,62年毕业留校直至任院长,曾经是他的老师又是同在钢院相识60余年,他先走了,故人多凋零,泪满襟。——宋先生

老崔院长多想和您再一次长谈,想不到你已经离去。你的风范,永久留在我的心中,一路走好!——璋

斯人西去,风范长留;一代英杰,丰碑永在!尊敬的崔院长,一路走好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那树人

1638年9月,一个年轻人哈佛因肺结核去世,死前将自己的图书(约400本)及一半房地产约合780英镑,捐给当时麻省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这所高等教育机构是由一些英国来的剑桥大学学子于1636年组建的,建立经费总共400英镑,哈佛的这笔款子,比创办经费要高近一倍。为表彰此项善举,马萨诸塞大法庭于1639年3月下令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今天,美国许多总统的名字已经被淡忘,但是哈佛大学的名字却人人皆知。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国君和大人物也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办学的孔子在中国却世代为范。请让我改一句古诗“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办学者留其名”如何?办大学的崔宝璐,我们知道你在九泉下的最终心愿:愿内蒙古科技大学越做越好,人才培养、办学质量越来越高!